《專案人生》系列之三─「不求」、「知足」與「放下」 一個4年3班人的生日感言《專案人生》系列之三 「不求」、「知足」與「放下」一個4年3班人的生日感言7/5/2010 雖從不敢說自己這一生有甚麼「豐功偉業」,但卻覺得自己的人生迄今還算是「精彩的」! 最起碼,並沒有偏離自己30歲時所定的人生目標,並在幾次「意外之旅」後,還超越自己的「限制條件」讓自己生活得更充實、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回想成長在過去物質缺乏、思想封閉的年代,似乎大家都知道如何「苦中作樂」,所以我在出生的眷村渡過了「天真無邪」充滿了回憶的童年。初中我也曾有過「少年維特的煩惱」、也叛逆、「宿霧強說愁」卻沒變壞過,而一直是一個單純、善良與敏感的小孩。高中是我的人生第一個「黃金時代」,那時我還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只是花了過多時間忙著參加社團、交朋友、辦校際聯誼活動;偶而會與「虎群狗黨」們翹翹課、躲躲教官、偷偷哈哈草、打打彈子、把把馬子、泡泡圖書館、邊聽西洋歌曲邊看書地準備考試…等,而這些都是我高中三年的生活寫照。直到大專聯考前三個月才發現該念的書都還沒念才開始緊張,因此「人生第三戰」的大專聯考(第一、第二戰分別為初中、高中聯考)就慘遭滑鐵盧。還好做了一個睿智的決定──參加了軍校聯招,讀了自己有興趣的航空工程系,使巴里島自己成為「搞飛機」的人,也算至少彌補了一點自己孩提時代想做飛行員因近視無法圓夢的遺憾。 大學四年,活動辦得洋洋灑灑、書卻讀的普普通通、日子過的則是渾渾噩噩、乏善可陳。畢業後派職,過了一段沒有生涯目標、缺乏生活重心與失去生命方向的日子。直到父親的當頭棒喝,要我從「進修」或「結婚」中作一決定,我選擇了結婚,並從此與內人一路牽手建立了美滿家庭、養育了聰穎、乖巧、讓他們接受良好教育且感到幸福的一兒一女。有了穩定的家庭基礎,我才開創了最豐富30年的生涯──工作上努力加上長官的肯定與提攜使我一直都能歷練許多不同職位、接受國內外重要的訓練、參加過兩個馬爾地夫國家級大型計畫及主持過十餘個中小型專案等給我紮實的「實戰力」;前後六年到美國完成碩、博士學位讓我游刃有餘地結合管理的理論與實務;接著發揮在創辦了兩個培養國軍管理將才與高級幕僚的「高階班隊」。離開軍職的第二生涯我選擇了為兩岸產業界培育英才,而放棄到學術界發展的機會;但也仍持續地在台灣兩家知名學府兼任教職,使能持續地「教學相長」。十年的志工生涯則創辦並經營了兩個專業學會(PMITW及NPMA)、奠定了台灣推動專案管理學習與證照推廣的基礎。意外地接收目前公司的經營,成立了兩家分公司,也算是「白手起家」地發展了兩岸三地專案管理顧問與培訓的事業,迄今已禮服邁入第八個年頭。 若要論一個人的成就與貢獻可能既要看當事人是否「自我感覺良好」,也要是從別人許多不同的角度來認定。我年輕時好強、自我要求甚嚴並始終追求完美;年齡漸長後,則慢慢領悟到「不求」的意義,並視其為自我期許的「骨氣」,邁入50世代中期後學習「知足」與「放下」。當年因為「不求」,所以在我「如日中天」的時候,居然放棄了就差臨門一腳「摘星」及追求「功名」的機會。迄今,遺憾也許難免有一點(以外人來看),但自己卻也不覺該後悔。此外,個人對錢財(「利祿」)的觀點更是在兒子五年前完成美國大學教育、今年準備妥女兒美國大學教育基金與不需太擔心自西裝外套己的退休生活後,越來越看得淡,並越來越「捨得」花想花並值得花的錢。最重要的是,我「知足」──反正我這輩子也住不起豪宅、成為不了名人巨賈,只要不再有經濟上的負擔,何不活得瀟灑一點、自在一點? 至於「放下」,雖自己認為還需學習,但已儘量做到目前可以做的。當我把PMITW十年理事長位子交棒的時候,除決定完全退出理監事選舉,更婉謝了若干理監事們請我當「榮譽理事長」的建議,主要是不希望被人認為我還在「垂簾聽政」,並能讓新一屆理監事有充分發揮與可能重新定位的空間(2006年卸下所創立的「中華專案管理學會」理事長後也未曾再過問了)。當「江山代有人才出ARMANI」(君不見已有許多人自稱是專案管理「大師」、「達人」、甚至「台灣之光」),當台灣已有近30家REP加上10餘家大大小小的補習班、培訓中心、數十位的Freelancer 都爭相競食這有限的PMP/CAPM的市場時,這早就不是當年我們創會時「捨我其誰」、「非我不可」的局面。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未必會死在沙灘上」,而「後浪恐也不見得有能力『獨領風騷』」。目前,我與周博士正帶領我們公司的團隊逐漸地走入專案管理領域的「藍海」,並仍堅持做一個不隨人起舞而做別人做不到也不可能做的「清流」,只要心中坦蕩蕩、「功過榮辱」隨人說。而我既從不認為自己是甚麼「大師」,也不G2000是甚麼「達人」(更遑論甚麼「台灣之光」),卻仍只是「數十年如一日」的熊老師(我十年前就常說:甚麼「董事長」、「執行長」、「理事長」都只是過度、暫時的,只有「老師」才是永久且被人尊敬的「頭銜」)。 在網路上看到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寫了一篇把「放下」詮釋很好的文章,我特別整理並引用其中的一段,以饗讀者: 「放下」不表示停止關懷,它意味著我確實無法為別人做這件事。 「放下」不是將自己隔離,是瞭解到我不能控制別人。 「放下」不是去改變他人或責怪他人,它是使他人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放下」是不刻意促成什麼,它是讓自己從自然的因緣中學習。 「放下」是不西服批判,它是允許別人表達他們的人性。 「放下」是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操縱別人,而是允許別人掌握自己的命運。 「放下」是沒有執著,只有關心。 「放下」是承認自己已無能為力,它的涵義是結局的呈現不在我的控制中。 「放下」是不否定事情的真相,並允許別人去面對該真相,是接受一切事物 的前因後果。 「放下」是不苛責或糾正任何人,是試著使他們找出自己的缺點,並願意改正「放下」是去除恐懼,讓愛呈現。 「放下」是不追悔過去,是讓自己成長並為未來而活。 「放下」是不為自我的慾望而大動干戈,它是迎接每一日的來臨,並讓自己在其  中得到滋潤。 我知道以結婚西裝上的每一件我無法100%做到,但我希望在我56歲生日這天開始繼續學習如何「放下」。 (後記:寫完此篇感言後,正巧在電視上看到陳文茜對張忠謀夫人張淑芬女士的訪問,其中張女士談到她的人生哲學是「放下」、「包容」與「不要追求完美」;而我除了正在修煉自己的「放下」,亦希望能以更寬容的胸襟去「包容」別人。只是,在我沒有完全退休或不再承擔任何責任之前,要我「不追求完美」可能還是很困難的事(違背我一向的做事精神)。這樣說會不會很矛盾?)。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結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17etoeu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